東南亞學生看台灣
至2017年5月底,從東南亞來到台灣的移工已超過64萬人,超過台灣原住民總人口,成為排在閩南人與客家人之後的台灣第三大族群。但你有想過嗎?在我們求學生涯中,或許也碰過幾位東南亞留學生,畢業後選擇留在台灣,成為白領勞工。他們為什麼願意離鄉背井來台灣?在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的此刻,我們真的認識這些人才嗎?在本集影片中,我們訪問了來自馬來西亞、越南、印尼、緬甸的留學生或畢業留台的工作者,試著從另一個角度,認識台灣與東南亞。
據2016年統計大專校院境外學生人數中,新南向國家學生有3萬1531人,佔總數27%,前三名國家分別是馬來西亞、印尼、越南。關鍵評論網為此專題訪問了25名東南亞國籍留學生/留台人士,分別是馬來西亞8人、越南7人、印尼5人、緬甸4人、泰國1人,其中7人是外籍生,18人是外籍華人(僑生),由此可知多數會選擇來台灣唸書很大一部分是「華人背景的語言與文化相通」,但在族群眾多與歷史脈絡各異的東南亞,也有完全不會說中文的華人存在。
相較於歐美或鄰近東南亞的新加坡,台灣高等教育有著學費跟生活費低廉、生活機能與步調舒適等優勢,是吸引多數留學生來台的主因。但說到普遍台灣人對東南亞的印象,則是不了解居多,多數人還是停留在外籍移工或配偶的印象,在文化與溝通習慣上也有許多要適應的地方。整體而言,台灣的求學環境對東南亞籍留學生是利大於弊,但仍有許多令他們擔憂之處。
一、來台唸書的原因
- 有親戚、家人及學長姐在台,經由介紹而推波助瀾。
- 多數人來台是因為拿到獎學金,學歷越高者(碩士生以上)越明顯。
- 馬來西亞有完整的中文教學體系「獨立中學」 ,因此多數來台就學的華人都有一定的中文基礎。但反觀印尼華人歷經「九五排華」,大部分不會講中文,即使在家鄉也多半是用方言(福建話、客家話)溝通。
- 台灣的學費相對低廉(根據此專題訪問的馬來西亞與緬甸華人來說,家境相對比較不富裕),而且可以打工。
- 學習中文,且台灣是以繁體字為主,比較有歷史和文化感。然而即使是以中文為主要目的,相較於中國大陸較多負面消息,台灣的環境及社會都較友善,因此此專題訪問的多數人選擇後者。
- 目前來東南亞投資的台商與陸商都很多,來台灣學好中文之後,回去工作比較有優勢。
- 從小受台灣的影劇產業、台灣著作影響很大,且台灣的傳播環境開放。(對多數來台念傳播的東南亞籍留學生來說,台灣相較他們的母國自由)
- 對東南亞華人來說,台灣的語言與文化相通。
二、對台灣的印象
- 普遍的人是友善熱情的。
- 交通方便。
- 治安環境很好。
- 關於台灣是否國際化的部分,認為是的人取決於台灣雖小,卻聚集很多外國人;認為不是的人則因為台灣普遍英文化程度不普及,且很少國際新聞。另外,也有人認為台灣的國際觀多半來自美陸日韓,看不到其他的觀點。
- 台灣人相對於東南亞人,多半客氣且多禮,讓人不知道在想什麼。有時候在團隊合作的溝通上,會遇到不少問題。
- 相較於東南亞比較多人選擇創業,台灣人多半選擇當上班族,且比較少人去想自己要做什麼。
- 台灣學生比較被動,有什麼問題不會直接說。
三、台灣對東南亞常見的刻板印象
- 普遍留學生在台灣沒有受到歧視性的話語或行為,但會因為其國家的外籍移工或新住民的關係受到誤解,例如越南籍留學生會被誤認為是「嫁過來的」。
- 對於歐美人跟東南亞的外國人有差別待遇(對待歐美人較客氣)。
- 嘲笑口音,或是認為「非台灣的華人」一定有口音,或是中文不好。
- 認為來自馬來西亞一定是馬來人、在緬甸就是緬人,比較沒有想到東南亞各國還有其他種族。
- 認為東南亞人都黑黑的,或是住在樹上。
- 對於東南亞不熟悉,不知道泰國跟緬甸跟寮國的差別。
- 不清楚什麼是「華僑」、「華人」、「僑生」,也不清楚東南亞籍華人的現況與背景。
企劃/文字/剪輯:許家嘉
影音拍攝/剪輯:游子慧、高敏嘉、程兆芸、李漢威、郭佩凌、盧威宇、林書宇
動畫:游子慧
核稿編輯:李漢威